刘雅昕

那些,诗和远方

2020届毕业生 刘雅昕

 

几次提笔又放下,因为想写的太多,更因实在不知该从何下笔。与附中相遇的三年发生了太多太多事,也正是那三年成就了如今的我。如今,大二了,在每个忙碌迷茫的日子,还是会不禁想起在附中的那段时光,想起那些诗和远方。

 

青春的诗

 

从郊区的初中考到附中,这里的一切都令我感到新奇。第一份惊喜就是我们人文实验班的第一份语文作业——看完电视剧《琅琊榜》。从那天起,我就对我们的语文老师邓虹充满了好奇。当时的我也没有想到,接下来两年的语文课会彻底改变我。

 

高一一年,我们班开设了“随节而歌”选修课,我们在小花园里看花看草,用文字记录所思所感,我们看诗经图、品雄黄酒、描消寒图,就这样跟着节气走了一年。其实现在已经忘记桃花具体在哪个季节开了,但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走在路上看到金银忍冬还是会忍不住驻足拍照。那份对生活的热忱和敏锐的观察力,是这堂选修课留给我最宝贵的礼物。

 微信图片_20211009134343.jpg

这两年的语文课,我们谈论了太多,体验了太多。我们在花开时聊爱情,在花落时谈死亡,到了大学,我才更加清晰地感受到高中时期在课堂上谈论的那些话题的可贵。邓老师戴着高帽给我们讲屈原,花半个学期讲鲁迅,如果不是那些节语文课,我可能永远不会对那些文字和文学的世界产生那么浓厚的兴趣。现在的我,还记得当时那一沓沓厚厚的拓展资料,让我相遇了余秀华,相遇了帕慕克,相遇了米格尔街。

 

高三时,回想起高一高二读的那些诗,学的那些文章,总能有一些新感悟。有了新感悟时我总会第一时间和邓老师分享,老师总会说,这才是那些节课的意义。我上的只是语文课吗?我学的只是教材吗?是,但绝不完全是,不然为何那些回忆总是能在每个迷茫的时刻给予我力量呢?

 

我想,这些诗就和青春一样,每当回忆的时候,总能感受到最初的那份美好与力量。而青春的力量,可以支撑未来的我们,一直走下去。

 

无尽的远方

 

“生活不只考卷、作业、标准答案和眼前苟且

还有常识、故事、新知、诗与远方”

 

这两句话来源于我们的校刊《附中人Further》。就像这两句话说的,在附中的三年时光里,附中教会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有无尽的远方要奔赴。

 

在高中时期,我从来没有被限制在“高中生”这个身份中过。我是一个公民,我是一个有梦想敢实践的青年人,仅此而已。

微信图片_202110091343431.jpg 

加入校刊编辑部、听郭叔叔的选修课学真正的编辑出版、课余时间去采访、写稿写到凌晨两点、去和北大此间编辑部交流......我们在做一本全国最酷的中学生杂志,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在附中,会发生很多别的学校不会发生的事。比如有人种葫芦,比如一群高三的学生和地理老师一起在花坛种小麦,比如表白墙被画出了花样......正是附中不设限的胸怀,让我们这些年轻的、稚嫩的少年得以肆意想,随性做,从而留下了青春最美好的回忆。

 

怀念附中,很多时候是怀念那个可以真诚地谈论梦想的地方,怀念那个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谈论梦想的地方。那里的人眼里有光,心中有梦。

 

毕业了,但我会一直记得校刊五十期特刊上的那句话——“人生这面空白的墙,是留给你自己的。”

 

心中的勋章

 

说了这么多,又沉浸在了自己的回忆里。说起附中,我能说的只是我与附中的故事,但那些故事就是我最美好的三年。每个人与附中之间的故事都不同,那些人,那些事,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青春。这所学校带给了我们每个人一枚勋章,不在肩上,而在心里。那枚勋章会在附中人们相遇时彼此吸引,会在人生的路上照亮前方,会在我们的心底里呼喊“坚定前行”。

微信图片_202110091343432.jpg 

这注定是一篇我永远写不满意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我更加清楚地体会到了那句“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在真正充沛复杂的情感面前,再高的才华也词不达意。最后,千言万语汇成一句,“附中,生日快乐”。我会戴着你给我的勋章,记着你教导我的一切,努力读书和做工。


上一篇:李爱媛 下一篇:周琬琪

友情链接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新华街18号 开云平台登入
总机:86-10-83193000
邮箱: sdfz@fineneon.com

微信公众号

联系我们 办事指南 快速连接

© 1901-2023 kaiyun网页登陆入口 . 京ICP备1402035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961号

访问人数: 2441140

本站支持IPv6访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