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邢质斌1964年毕业于kaiyun网页登陆入口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
在附中的校园里,没有一个人会说不熟悉《新闻联播》。在我们的眼中,它似乎政治色彩浓了一些,因而显得有些“神圣”。作为令人羡慕的《新闻联播》播音员,他们在人们的印象中往往只是一张不苟言笑的面孔和永远沉静平和的声音。但也许很多附中人并不知道这些常与我们相约每晚7点钟的知名播音员中也有一位是附中的校友,她就是目前《新闻联播》中最为资深的播音员一一邢质斌老师。
3月30日晚上,我见到了走下荧屏的邢质斌老师。采访的话题是从在附中学习的日子开始的。
邢质斌老师1961年进人师大附中初中部学习。“附中是全北京市最好的学校之一。”邢老师不无自豪地说。那段日子给邢老师留下的印象很深,至今她还能说出许多当时任教的老师,尤其是一位教代数的吴鸿迈老师,邢老师更是记忆犹新:“这位吴老师上课只带一支粉笔和一本书,从来没有什么教案、笔记本之类的东西,那本书啊,破得前后都没皮儿了。但是这位老师曾说过一句话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学生学习好、凭着一支笔可以考遍天下。”谈及当年的理想,邢质斌老师说:“那时候我们上学就是一心一意地想着靠高中、考大学,没怎么想过以后的事情。六十年代附中也像今天一样有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那个时候很过同学都喜欢打垒球,我有时候也玩。”邢老师还介绍说,初中三年她一直都担任班里的数学课代表,毕业考试恰恰是数学考坏了,邢老师考到了当时的女五中。“虽然如此,可后来从附中考出去的学生在其他学校都是学习拔尖的,也许就是因为在附中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吧。”邢质斌老师在高中连续两年获得优良奖状,按规定如果拿到三年优良奖状可以保送上大学。但是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邢质斌老师的学生生活也就不得不在这“革命的浪潮”中结束了。
随后在1968年底,邢老师来到大兴插队。“我觉得我这个人机遇特别好”是这次采访中邢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实际上,插队这六年里,我真正在生产队里干衣活也只是一年的时间而已。在一次讲用会上大家发现我嗓音不错,正巧赶上分场有个广播员休产假需要一个人替班,我才有机会接触到广播电视这个行业。”后来又过了一年多,邢老师在修建温榆河的工地上搞宣传,受到领导赏识,又调到公社干了三年多。“在插队的这段时间中,有三次回城工作或是上大学的机会我都错过了。但是失去一些机会也不一定是坏事,如果我当初没有与这些机会失之交臂,后来就不会有进电视台的机会了。或者说没有文化大革命,我因为比较喜欢理科,考大学,找工作也一定是理工类的,同样不会干上电视这一行。”
1974年,中央电视台缺少一名女播音员,有一位家住大兴的电视台工作人员找到大兴县广播站询问当地是否有合适的人选,站长便推荐了邢质斌老师。邢老师在中央电视台录过两次音后,就被借调到电视台工作了。又经过半年多人事手续的办理,邢质斌老师正式调入中央电视台。谈到这段经历,邢质斌老师一再谦虚地说“能力固然重要,但只有能力而没有机遇也绝对不行。天下有能力的人很多而成才者却是少数,要知道有你这样能力的绝不止你一个。你之所以成功是你机遇比别人要好。”
当我谈到在理科学习上的一些困难时邢老师说:“进人电视台工作以后,我更加感受到一个人从小学到高中这一段学习的基础很重要。85年我们参加职称评定资格考试,很多有大学文凭的工农兵学员由于没有上过高中、甚至是初中没毕业,很多都没能通过;而我们这一批老高中尽管没上大学,却全部通过了,所以你们一定要把握好在附中学习的好机会,不能偏科。尤其是理科,连续性很强,一环扣一环,一步紧跟一步,有了漏洞要及时弥补。”
邢质斌老师进入电观台工作时还没有《新闻联播》这个节目。当时的新闻在每晚7:00播出,但是没有固定的长度,也没有播音员图像出现。到了1979年才有了10分钟固定的时间,后来又加入5分钟国际新闻,天气预报……慢慢才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谈到《新闻联播》的制作过程,邢老师给我进行了一番耐心的讲解:“每天下午都有人值班,把所有记者拍来的新闻逐条配上音,然后送去审查,不合适的再拿回来修改。在电视上我们见到的直播播音员是一男一女,他们负责每条新闻前的那些导语以及国际新闻的配音。这两位播音员一般是要到6:50才能拿到稿子,马上就要进演播室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并且按照串联单上播出新闻的顺序把一大堆稿子排好,基本上没有时间去看稿子的内容。这就要求播音员反应一定要十分敏捷,嘴上一定要利落,用邢老师的话说就是眼睛一定要走到嘴前面。如果遇上特殊情况,已经开播了外面又有稿子送进来,那只能当时拿来就读,这就是我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的“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
“您做这份工作一定很紧张了,您有没有感觉到很大的压力呢? ”
“这个工作紧张起来非常地紧张,比如说国家宣布取缔法轮功时,我和罗京连续四、五天从早上七点工作到凌晨一点多。但是平常工作时一个礼拜我只有三天上班;还有就是参加一个宣传例会。和其他工作比,倒还比较轻松,要说压力,刚开始也是有的;不过干了这么多年也习惯了。但是也有一些人干这个工作感觉压力特别重,最后只能转行。”
“最近新闻媒体都很关注中小学生减负问题,对于减负您有什么看法?”
“家长的角度来讲,我肯定不希望孩子负担过重,但是如果回家以后连作业都没有了我也不放心。 ”
“那您又是怎么看待素质教育的呢? ”
“想现在的孩子应该多加强德育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对家庭所应担负的责任,并且加强法制意识。还有,现在城市里的孩子独立能力太差,应该到贫困地区好好锻炼一下。像你这样在课余参与一些社会活动,也可以算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吧。”
谈到了教育话题不免又回到了附中。现在部分高中的同学也许还记得95周年校庆时,邢质斌老师担任主持人的情景。这么多年以来,邢老师还与附中保持着联系;多次参加了校庆活动。当我问及100周年校庆邢老师是否打算参加时邢老师点了点头:“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我想我一定会回去看看。”
翻开附中的纪念册,可以看到在附中近百年的历史中,它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而所有曾在或正在附中学习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牵挂着共同拥有的这个家——kaiyun网页登陆入口 ,因为我们“同在蓝天下,同是附中人 ”!
(原载2000年《附中人,》采访:彭梦瑶,撰文:彭梦玲、丁浩瑾。)
友情链接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新华街18号 开云平台登入
总机:86-10-83193000
邮箱: sdfz@fineneon.com
微信公众号